上海2025年10月12日 /美通社/ -- 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出席第37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以下简称IBLAC)。作为IBLAC主席,施万与各方进行交流与研讨,为上海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今年,大会聚焦"开放、创新、包容",深度探索如何助力上海新兴科技发展,从而实现变革性创新,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并营造有利于跨国企业蓬勃发展的开放环境。
同时,施万被授予"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高度认可施万长期以来对上海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施万于2009年起连续16年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并于2024年起担任会议主席。期间,施万积极引导IBLAC成员凝聚全球多元智慧,为上海经济社会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上海加快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是一座实力雄厚、机遇无限的城市。作为深耕上海的企业,我们非常有幸能与上海携手同行,共同为中国的开放创新生态贡献力量。中国是罗氏的战略市场,我们对于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并将始终坚定深度参与中国美好未来的建设。"施万表示。
多年来,上海依托"创新"与"开放"两大核心要素,已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科创中心。首先,在于对创新的坚定承诺。上海构建了融合人才、资金、服务、数据与基础设施于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吸引着高校、初创企业、本土及跨国公司的积极参与。其次,是卓越的政企互动。上海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倾听各方声音,促进多元协作,为包括罗氏等在内的跨国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2025年是中国和瑞士建交75周年。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瑞士企业之一,罗氏与上海的渊源已有近百年,为中国患者提供一流的差异化药物和诊断解决方案,赋能中国医疗创新生态圈建设。罗氏率先在华建立、并不断升级和完善端到端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包括早期研发、药品开发、生产、营销以及开放合作。近年来,随着罗氏中国创新中心、罗氏中国加速器在上海的建设,罗氏始终坚守对中国和上海发展的长期承诺。近期,罗氏宣布在上海投资20.4亿人民币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旨在通过加强在中国的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布局,进一步强化罗氏在中国的医药价值产业链,彰显了罗氏持续深耕中国、造福中国老百姓的长期承诺。该基地将用于罗视佳 ® (法瑞西单抗注射液)的本地化生产 ,一款用于治疗眼底病的创新药物,以不断满足中国患者对于创新疗法的需求。
新基地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与罗氏制药中国区总部仅百米之遥。早在1997年,罗氏在上海总部园区的第一个生产车间就正式建成投产,此后也不断加码升级,并于2024年,实现了抗流感创新药速福达®(玛巴洛沙韦)的本地化生产,快速应对流感高发季中国流感患者的需求。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成为罗氏制药在中国的第二个创新药物生产基地,与罗氏制药中国区总部现有生产基地协同运作,共同为中国患者提供创新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