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025年9月25日 /美通社/ -- CIFF 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现场,中控技术展位观者如潮,行业目光聚焦于此。作为工业AI领军企业,中控技术重磅发布"工业具身智能"全栈解决方案,通过时间序列大模型TPT(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rmer)与通用控制系统UCS(Universal Control System)的深度融合,首次实现工业AI从"虚拟思考"到"物理执行"的闭环赋能,引发全场热议,并受到权威媒体的重点关注与报道。
展区全景,解码流程工业
从"自动化"到"自主化"演进
公司展位以"开启工业具身智能革命"为主题,通过科学的参观动线设计,清晰呈现中控技术从"自动化"到"自主化"的技术演进。将技术逻辑与应用价值层层展开,观众可沉浸式体验智能技术落地成果。
步入展区,动态数据流光影动线即刻引导观众进入工业智能的底层逻辑。智能仪表采集区陈列着覆盖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智能传感设备矩阵,直观呈现工业数据的源头活水。
四大数据基座赋能区采用矩阵式展台设计。设备数据基座——全设备智能感知平台(PRIDE)作为数据入口,通过动态看板展示真实生产数据的毫秒级采集过程,配合设备健康度热力图,呈现泵机、阀门等关键设备的振动、温度等运行参数,为预测性维护提供精准数据支撑;质量数据基座——全流程智能质量监控平台(Q-Lab)的质量看板通过交互体验,呈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质量追溯;模拟数据基座——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APEX)的三维仿真模型,则直观演示工艺参数优化的数字孪生过程;与运行数据基座——集散控制系统(DCS)形成数据协同,并反哺应用场景,共同为后续决策提供多维度数据支撑,完整构建起 "数据 - 信息 - 知识"的价值转化链路。
本次展会中,公司重点推出"工业具身智能"产品TPT和UCS。其中,TPT在本年8月隆重发布了二代版本,TPT 2作为全球首个深度契合流程工业第一性原理的可信模型,基于中控技术三十余年服务本土数万家流程工业企业积累的万厂机理知识,不是脱离场景的"技术黑箱",而是能精准适配国内石化、炼化、电力等行业复杂工艺的"工业大脑",目前已在兰州石化榆林化工落地应用,达成整体年效益预计不低于1500万元的卓越表现。
而通用控制系统UCS彻底颠覆了延续近50年的传统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架构,实现机柜室空间减少90%、线缆成本下降80%、建设周期缩短50%,已在兴发集团、欧洲星源等企业成功部署。这种融合使生产过程实现"自感知、自学习、自执行、自优化",真正打通从虚拟智能到物理世界的赋能闭环。工业具身智能在业界的首推,是中控技术在"技术体系+场景落地+理念引领"的全维度超越,也是全球同类品牌在国内市场尚未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工业具身智能的价值点在于突破了AI与工业深度融合瓶颈,构建了覆盖多行业的工业知识体系,并基于完全自主的底层控制系统与AI大模型,重构了生产力形态,让机器拥有"手眼脑协同"的工业能力,真正实现"思考"与"行动"的一体化,让人从重复操作中解放,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此外,展区的机器人集群也构成了全场焦点。人形机器人模拟在货架场景前自主识别、精准抓取,动作完整流畅;中控技术与沙特阿美联合开发的轮式巡检机器人还原油气场景作业形态,演示在真实工业场景中如何工作,面对复杂工况、严苛要求依然轻松处理、灵活自如。
从"经验驱动"到"自主决策"的质变
工业具身智能绝非概念,而是已创造实实在在价值的生产力工具。
运营模式升级
AI实时自主决策替代经验判断
传统流程工业高度依赖资深技术人员的经验判断,决策主观性强且响应滞后。工业具身智能通过全厂智能传感网络,实现生产全要素的实时感知与动态优化。以某大型石化项目为例,系统可实时捕捉进料成分波动、催化剂活性变化等关键参数,每秒完成上万次运算,自主动态调整裂解炉参数,使乙烯收率提升0.37%,年增上千万元额外利润——这种持续精准的调控能力,是传统人工班组无法实现的。
安全防线加固
从"被动防护"到"主动免疫"
TPT驱动的异常预警智能体构建起企业"数字免疫系统",可提前数周预测潜在故障,避免非计划停车带来的重大损失。在兰州石化榆林化工乙烯装置应用中,该系统实现98%的故障预测准确率,同时能精准生成处置方案,为核心装置筑牢安全屏障。
能效管控优化
从"粗放用能"到"单点最优"
在"双碳"目标下,工业具身智能让节能深入每一个用能单元。大唐多伦煤化工通过AI与生产工艺参数联动,绿电替代燃煤发电比例达87.5%,年减碳41.94万吨,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组织形态变革
从"人盯流程"到"人机协同"
工业具身智能并未取代人力,而是解放人力从事创造性工作。操作员从"紧盯上千个生产参数"转型为"AI训练师"和"异常处置专家",系统主动推送优化建议与预警,专家经验通过模型沉淀复制,实现"一人管理多套装置"的效能突破。
这些成果背后,是中控技术三十余年的行业积淀——累计服务3.7万家企业、积累超1亿I/O点数的机理知识,让TPT与UCS的融合具备深刻的工业理解力,这也是纯IT企业难以企及的核心壁垒。
品牌引领,中国智造改写全球工业格局
"让工业更智能,让客户更成功"——展区随处可见的企业使命,彰显中控技术的行业担当。从底层控制系统国产化突破到工业具身智能引领,中控技术不仅实现高端工业软件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更以普惠化智能让中小企业无需自建AI团队即可享受技术红利。
展会同期,中控技术董事长、总裁崔山受邀出席 OMS 2025 第八届智能制造领航者高峰论坛,发表《开启 "工业具身智能" 革命》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制造业正经历从‘自动化'迈向‘自主化'的革命性进化,中控技术打造的‘工业具身智能',正是突破智能制造瓶颈、引领全球工业体系升级的关键抓手。"该技术效益已获实战验证:"单个工业装置应用后年增效可达数千万元,头部企业年增效益超 10 亿元,若在全国工业领域规模化推广,未来有望形成万亿级产业价值增量。"
崔山强调,中控技术倡导的"自主化"并非替代人力,而是"将人员从高温、高压、高危的工业场景中解放"。目前企业正加速研发AI驱动型工业机器人,推动具身智能与控制系统、现场操作无缝协同,助力工厂迈向"自主决策、自主运行" 的高效安全新阶段。展望未来,中控技术将持续与行业伙伴紧密协作,共同推动中国工业智能引领全球发展。
工博会现场,中控技术这场以"工业具身智能"为核心的全方位展示,不仅为行业清晰勾勒出流程工业智能化的进阶路径,更以实打实的落地成效印证了其重构生产力的核心价值。当观众为乙烯收率提升0.37%、故障预测准确率高达98% 的成果驻足时,看到的不仅是工业具身智能的价值,更是中国流程工业智能化实现"自主化"跨越的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