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诺贝尔年度论坛 | 景杰生物科学顾问赵英明受邀赴瑞典参会并发表演讲

杭州2025年9月5日 /美通社/ -- 景杰生物科学顾问、美国芝加哥大学Ben May癌症研究系Louis Block讲席教授赵英明,应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委员会(The Nobel Assembly)之邀,出席最近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诺贝尔论坛举办的"2025代谢会议"(The Nobel Conference on Metabolites),并发表题为"Metabolite-Coupled Lysine Acylation Pathways"的演讲。

诺贝尔年度论坛是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委员会(The Nobel Assembly)追踪和评估重要研究领域最新进展的一种机制,也是全球顶尖科学家与诺奖评审专家深入交流的重要平台。依托于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委员会(The Nobel Assembly)负责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获奖人员的审评(https://www.nobelprize.org/about/the-nobel-assembly-at-karolinska-institutet/)。"2025诺贝尔代谢物会议"聚焦代谢物相关前沿科学领域,旨在帮助诺贝尔奖委员会评审成员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最新突破。值得一提的是,赵英明教授是本次会议中受邀报告人中的唯一一位华裔科学家

图1 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诺贝尔大讲坛”
图1 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诺贝尔大讲坛”

长期以来,细胞代谢物被视为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主要承担能量生成和分子转化的作用。然而,过去20年的研究证明,代谢物同时也是重要的细胞信号传递分子,在许多细胞生物学过程和疾病中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本届会议是诺贝尔年度论坛首次聚焦于代谢物相关的前沿科学领域。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药研发国家,创新药发展突破黄金十年瓶颈,展现出强大潜力与韧性,大量"me-best"药物涌现,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尽管创新药发展势头强劲,但靶点创新正成为亟待突破的下一个瓶颈。

代谢分子和蛋白的相关作用,以及代谢分子驱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既是阐明细胞基本生物学过程的重要内容,也在新药创新中具有巨大潜力。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不仅体现了代谢物对蛋白质功能的直接调控,还进一步影响细胞的生理状态和疾病进程。因此,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蛋白质及代谢物引起的翻译后修饰及其相互作用,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在精准医学和医药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许多疾病,包括癌症,在代谢机制上与正常组织有很大的不同。然而,这些异常的代谢过程和代谢分子尚未被充分利用来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是有待开发的一座巨大金矿

在过去的20年里,赵英明教授及团队专注于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PTM)和生物质谱学等领域,取得了许多原创性成果。赵教授的实验室是全球发现蛋白质修饰种类最多的实验室。20年,他们发现了13种由代谢产物驱动的新型蛋白质修饰,鉴定了1100多个表观遗传学组蛋白修饰"密码"(histone marks),数量超过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其他科学家发现的总和。这些发现极大拓展了对代谢物调控生物学过程及表观遗传机制的理解。此外,团队系统揭示了这些新型蛋白质修饰通路的关键调控蛋白, 与多种生理变化和疾病之间的联系。例如,他们的赖氨酸乳酰化研究首次证明乳酸可以作为新的翻译后修饰基团,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命运,对肿瘤和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次会议上,他重点分享了受代谢物调控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表观遗传机制交叉研究的最新进展,尤其是蛋白质乳酰化在肿瘤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赵英明教授在会后表示:"蛋白质是生命的基本分子。每一个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总和称为蛋白质组,它决定了细胞的功能。蛋白质异常是绝大多数疾病的根源,而并非基因突变。因此,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核心技术,也是生物医药行业的关键突破口之一。对蛋白质及其受代谢物调节的修饰在生理和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的调控机制,还能推动新药物靶点和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这两者是新药开发过程中亟待突破的关键瓶颈。"

杭州景杰生物总裁杨海燕表示,中国正从"仿制跟随"向"源头创新"的战略转型加速推进,率先布局并深入推动蛋白质组学等前沿技术与产业融合至关重要。我们相信,在公司众多前沿领域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景杰生物在实现蛋白质组学领域中国突破的同时,将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加快蛋白质组学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催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中国和全球医药创新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