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京2025年10月9日 /美通社/ -- 世界冥想联盟(WML)与All Hello在八芳园联合推出日本首届东京量化冥想挑战赛,标志着冥想迈入全新时代。
这一前所未有的活动让冥想超越了个人内省——借助神经科学,将其转化为可量化、可观测且具有竞技性的实践。
观众首次得以实时“看到”冥想——脑部活动、专注度、自我意识与内心宁静被即时量化,并呈现在屏幕上。
科技 × 建筑 × 自然——隈研吾(Kengo Kuma)与All Here联合推出冥想胶囊
午后伊始,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登台演讲,发布由All Here开发的沉浸式冥想XR平台——Zenbu Koko。
隈研吾分享道:“我一直希望能够将建筑、虚空与自然无缝融合。 当了解到Erkin Bek通过冥想和科学实践传递这一愿景时,我深受其理念启发,这也成为我参与设计冥想胶囊——我的首件XR技术作品的起点。”
Zenbu Koko由木质颗粒构建而成,完美体现了这一愿景——在第一部分,引导冥想者将自我意识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在第二部分,体验天际的奇妙感受;在最终的第三部分,进一步升华至外太空,并延伸至银河中心与宇宙虚空。 这些颗粒最初营造出空间感,随后随身体元素逐渐消散,最终实现自我意识与宇宙虚空的融合。
沿途融入多项创新体验,包括自我关注视角(SAP)、触觉设备及现代XR尖端技术的运用。 内容涵盖广泛教育资源,融合了东方冥想传统与基础神经科学知识。
隈研吾还透露了与All Here的平行合作项目——他在印度的首个建筑作品:一个先进的冥想圣地与研究中心,采用当地建筑材料,自然融入喜马拉雅环境。
量化无形(Quantifying the Invisible)——东京QM3™挑战赛
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东京量化冥想挑战赛——一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场表演,将内在静默转化为可量化的成就。
通过集成在All Here的量化冥想系统仪表板中的先进脑成像与动态神经成像技术,每位参赛者的冥想状态通过以下指标实现可视化与量化:
- 专注力与正念指数(CMI)——衡量注意力与自我觉察水平,同时抑制对过去和未来的思绪游离。
- 静心指数(SMI)——体现迈向“心境澄明”的过程,即持续保持内在宁静与清晰的状态。
- QM3™——冥想巅峰——记录冥想中最深沉的三分钟内在稳定与静默状态,象征冥想会话的巅峰境界,并体现超越瞬间的持久驻留能力。
赛事解说由英国与日本知名体育评论员Rob Walker、Alex Hatton,以及创始人Erkin Bek和All Here首席神经科学总监Christoph Michel教授共同主持——将神经科学、科技与冥想融入其中,营造出如同体育盛事般的精彩氛围。
正如Erkin Bek所阐释的那样:“在人类历史上,静默首次被视为可量化的成就。 正因如此,冥想这门探索思想与虚空内在动态的修行已不仅是一种实践,更成为可量化的成就。 我们可以测量它、锻炼它,并将其提升为一项全球性的挑战。”
在挑战者Oana Budicastancu、Hisami Tsurumori和Yu Mizuno中,Tsurumori女士获得了最高的QM3™评分。 她分享道:“我近二十年前因病开始冥想,此后每天坚持练习。 若你在生活中感到压力与焦虑,愿冥想如当年助我一般,为你带来内心的宁静。”
生之意义与内在科学
在挑战赛结束后,《IKIGAI•生之意义》(The Little Book of Ikigai)作者、神经科学家茂木健一郎(Ken Mogi)教授发表了题为“通过量化冥想探寻你的生之意义”的主题演讲。
“通过将传统冥想与尖端科技相结合,我们开拓了全新的可能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当AI生成无尽数据之时,回归内心世界显得尤为重要。 借助科技的冥想实践,我们得以重新找回生命的意义。”
冥想城市——未来愿景
活动尾声,由来自Zen 2.0与镰仓正念实验室的Mikio Shishido发表题为“正念城市”的主题演讲。
他指出:“随着AI的发展,人类的感知力与内在觉知愈发重要。 冥想将继续对开发我们的内心世界产生深远意义。”
他强调日本禅宗的发源地镰仓是培育正念城市、促进社区协同发展的理想之地:“这片土地承载着与冥想社会深度交融的禅文化。”
冥想科学的里程碑
夜幕降临时,信息已十分明了:冥想已迈入现代时代——可感知、可量化,同时激励人类追求卓越。 此次活动标志着冥想迈向被社会认可为竞技学科的第一步。
All Here与世界冥想联盟,携全球杰出合作伙伴、科学家、协作者、冥想导师及修行者,共同开启了一场全新运动——“科技启迪冥想”(Inspire to Meditate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活动概览
东京量化冥想挑战赛:2025年10月2日
地点:东京八芳园
主办方:世界冥想联盟与All Here
官方网站:www.wml.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