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 | 現代高燃舞劇《詠春》回港上演 香港演藝學院等你赴約

香港商報網

由深圳出品的舞劇《詠春》是中國內地舞壇「雙子星」導演韓真和周莉亞的最新力作,一路風行於中國內地和海外,已完成百餘場巡演,所到之地場場爆滿、一票難求,更有一眾粉絲「打飛的」跨城二刷、三刷。備受矚目的舞劇《詠春》即將登陸香港,2024年1月4日至1月7日,將以舞者之武,在新年伊始為香港觀眾獻上獨一無二的藝術盛宴。

 展現詠春舞者風采

詠春拳源於南派武術,以「小念頭」、「尋橋」和「標指」等構成極具特色的拳法套路,葉問是詠春傳承的重要人物之一。自上世紀以來,詠春拳在中國福建、廣東等地流傳。20世紀50年代,詠春拳代表人物葉問將其帶入香港,並將詠春傳授方式簡化,以適應大規模教學。葉問在香港開設武館廣授門徒,成為詠春拳後來在世界範圍內開枝散葉的基礎,其一眾傑出弟子們都繼承了葉問遺志,將詠春拳進一步發揚傳播,使之成為稱譽國際的中國拳術。

現今,香港有着大大小小的詠春拳館,或開於街頭,或隱於鬧市。現存的香港詠春拳派系主要有梁相系、黃淳梁系。梁相和黃淳梁都是葉問的親傳弟子,在他們的傳承下,詠春拳的火種在香港繼續發光發熱。

當然,在香港這一多元文化的熔爐中,詠春拳已不再局限於武術場館,更成為許多電影和舞台作品的創作靈感。20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武打電影中的武術指導大都修習南派武術,設計的動作招式也以南派為主,其中詠春拳的拳法套路被運用在多部武打電影中。從李小龍的《龍爭虎鬥》,到甄子丹主演的《葉問》系列,再到梁朝偉主演的《一代宗師》,詠春拳在香港諸多武打片中大放異彩,也讓詠春拳在香港日益家喻戶曉。

詠春拳不僅是一種武術技法,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講究「以靜制動」、「以柔克剛」,蘊含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平衡思想。葉問從希望「開詠春一扇門」到「心中無門」,打破門戶之見將詠春傳揚四海。

下月初,舞劇《詠春》將帶詠春拳重返香港,以現代舞劇演繹的形式在香港舞台上重現詠春風采,致敬香港電影輝煌。

 星國上演好評如潮

自今年3月舞劇《詠春》在深圳保利劇院完成首站演出後,便拉開2023年全國首輪巡演的大幕,至今已完成百餘場演出,好評如潮。今年九月,舞劇《詠春》首次邁出國門,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連演三日,博得滿堂彩,謝幕後更是7次返場感謝觀眾。

舞劇《詠春》以電影《詠春》為引,講述《詠春》電影劇組的拍攝故事,展現電影片場的造夢人如何追逐光、靠近光,用光雕刻、塑造英雄的身影,照亮他人的故事。電影「戲內」的葉問赴香港打拼的故事在舞台上並行展現。「戲內」葉問遠赴香港,懷抱「詠春堂」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館街,執「扶弱小以武輔仁」的鏗鏘祖訓,為詠春開一扇門,在香港弘揚源遠流長的中華武學精神。《詠春》不但講述站在光環里的英雄葉問,更重要的是講述為英雄打亮那一束光的平凡追光者的故事。

武術和舞蹈的結合,是舞劇《詠春》的一大亮點。葉問與四大派掌門「對陣」的場面形成了全劇的高潮舞段,螳螂拳、八卦掌、八極拳、太極拳先後登場,葉問則以詠春拳逐一相會。五大門派的經典武術招式與古典舞、現代舞的舞蹈特質相融合,從掌門的solo到五大門派之間的對打,既有武術的速度力量,也有舞蹈的飄逸灑脫,行雲流水中蘊含武術精華。這18分鐘的宗師對決選段,被濃縮成13分鐘登上「2022最美的夜」B站跨年晚會,迅速出圈,當晚播放量超過2.3億人次。

 傳承中華文化經典

舞劇《詠春》不僅僅是對詠春拳的致敬,更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香雲紗」亦將同台呈現。舞台光束下,舞蹈演員身着香雲紗翩翩起舞。嶺南經典紗綢香雲紗猶如陶瓷般光滑,散發着深沉的黑色光澤,仿佛觸感間也帶有黑膠般的質感。

香港是中華武術文化的集大成之地,精武門中,群英薈萃,交流切磋,以和為貴。香港曾擁有武館四百多家,習武者一萬多人。詠春葉問、洪拳林世榮、八卦門孫寶剛等一代宗師匯聚香港,中國武術在此進行南北融合。一批以武術為主題的香港小說和影視作品相繼問世,讓中國武術的影響力走向世界。

  少量余票網絡搶購

舞劇《詠春》將喚起人們心中的武林世界,向你發出的這份「英雄帖」,1月4日至1月7日,五場演出,在香港演藝學院,等你赴約。在現場,還有機會偶遇香港影星哦!目前還有少量余票,詳細排期和購票,可進入HKTicketing快達票官網搜索舞劇《詠春》查閱。

(記者:徐艷瓊 楊琪)